我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02-02 09: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罗以银

仿佛还在是昨天,

屈指已经40年。

若如当初想现在,

万千美梦也难寻。

在历史长河中,40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可在这一挥间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说不清国防科研、航天航海怎样走到世界前列,可我们在衣食住行、娱乐卫生、 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所见所闻可谓沧海桑田。

今天,我就把衣食住行的演变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面小镜,以期从中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光辉成果。

先说衣着。以前缺衣少穿而讲节约,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作风。曾记得 ,裤子的膝盖处被 磨破了, 就会在磨破处补上一块长方形的补丁;若是臀部被磨破了,就补上一块臀形补丁继续穿。如果有人穿上“的确良”“涤卡”的新装,就会吸引许多赞赏的目光,甚至还有些羡慕嫉妒。床上一般都是先垫上稻草或苞谷壳,再铺上一张草席,就成了安乐窝。如今的衣着形形色色,花样百出。且不说质料的舒适程度、档次高低,单就衣着的款式足叫人瞠目结舌。有的上衣露出两个膀子,下面露出半截肚皮;有的裤子前面露出两个膝盖,后面露出两处白腿。这说明如今的穿着其作用不再仅仅是御寒,而是用衣着来表示个性,表示气质,表示品味,用它来彰显自我了。

说到饮食,40年前后也有着天壤之别。以前有得吃就不错,能吃饱就满足。如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吃够一顿肉,那简直就是奢侈。那时人们凭肉票每月只能购买0.5公斤肉、15公斤粮食,怎么可能每顿饭都吃得饱呢?只有到春节,国家会额外供应十多公斤大米、一两公斤肉。所以那时非常盼望过年,不像现在害怕过年。现在的人们不再考虑吃饱的问题,而是讲究如何吃好,吃得健康。一般要吃清淡的,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买肉要瘦的,挑剔喂饲料的,害怕用催长素催出来的;买果蔬要新鲜的,挑剔使用化肥的;买糕点饮料挑剔有添加剂的,害怕含防腐剂的。如果以前的饭食是为了维持生命,那么现在的饭食是为了追求延长寿命。饭食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再说住房。当时的百姓多数住的是土墙茅草房,有的还人畜同屋,猪儿关在床底下。普通工作人员,条件稍好点的可以住上石墙瓦房。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经济状况有了好转,人们开始建造水泥板房屋。但平房居多,少有楼房。那时,我建造了一栋三层楼的水泥板房屋,还惊动了县纪委监察局,他们调查后把材料带到单位去征求处分意见。而如今,万丈高楼拔地起的大有人在,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的房前有院,房后有坝,再配置花草树木点缀其中,建成具有单门独院特色的花园式的别墅也屡见不鲜了。

最后说出行。改革开放之初,乡间小道崎岖狭窄,交通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条件稍好的地方有少量的马车和拖拉机,人们出行以步行为主。1985年,我从老家塘房乡被调到镇雄县老二中教书,无论是去学校还是回家,全程都是步行。当时除了县委、政府的几个主要领导有帆布篷的小车乘坐以外,就连局机关的领导都没有专车。

如今,无论是交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的数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乡村里,村村通公路,处处可坐车,大多数人家还买了自用车。镇雄县城里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出租车、滴滴车呼之即来。若是远行,别说坐客车,火车、高铁也随心所欲。想坐飞机也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

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犹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尤其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长,让人吃惊,以前要工作10年才有1万元的收入,现在工作1个月,就有1万多的收入。总之,正如老百姓发出的经典心声: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作者系镇雄县退休教师)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改革 40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