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林业人:代代坚守护住绿水青山

 2018-12-16 09: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公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金江竹廊”,行车其间,心情十分舒畅;百里江面碧波荡漾,清风徐徐,船只有序前行,划出一道道风景线;山上李树桃树成林,四季瓜果飘香,一幢幢小洋房镶嵌山间,点缀了自然美。大山深处原始森林茂盛,更是难得的天然“氧吧”……

这里美似人间天堂,这里胜似世外桃源。这里是“中国最美县城”“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候鸟旅居十佳口碑榜”的新县城——云南最大移民新城绥江!

绥江的生态环境为什么这么好这么美,这要从改革开放40年来,绥江坚持不懈抓实生态建设说起。

记者走进绥江县林业局,和几名老林业人谈起绥江生态建设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没有生态保护一说,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群众到处开荒种地,广种薄收,荒地甚至林地都种上了粮食作物,水土流失严重。”绥江县扶贫办主任李云贵、产业办主任王明军,都是50多岁的“老林业人”,他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农村开荒种地的经历。

“那个时候,以粮为纲,吃饱为大。现在想来,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大搞建设,需要用木材建房支模板、做家具等,金沙江面上,经常有大量漂木,上游成片的森林被砍伐。

当时,县林业局也搞植树造林,全县曾经在回望、银厂、中村等地种植了8万多亩速生丰产林,以满足国家使用木材的需要。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确立了长江上游生态防护林体系和天然林保护区,禁止了森林砍伐,绥江地界的金沙江上,再也没有了漂木。

2000年左右,绥江有79万亩森林列入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由林业部门进行封山育林,安排了专门的护林员进行管护。

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绥江结合实际,把实施退耕还林与产业培植相结合,确立了“兴竹上茶”的绿色经济发展思路。随后的四五年,绥江先后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实施了5.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县32个村,有1万多农户受益。按照第一个周期8年每年补偿150公斤粮食或260元现金,后来延长一个周期8年补偿减半共16年计算,绥江群众得到了近2亿元的补偿。期间,绥江县还无偿提供苗木,让群众荒山造林7.3万亩。

十多年前,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修建,绥江县提出以县城为中心,依托四条出境通道、七大溪流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80公里湖岸,建造40万亩“竹海”和百公里金江竹廊的构想,建设湖滨生态旅游县,形成以竹浆纸生产、竹材和竹笋加工、竹林生态观光旅游为主的竹产业经济链,全力保护好金沙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同时,为广大移民后续发展建好“绿色银行”。

今天绥江的满目苍翠美景,都是十多年坚持造竹护林的结果。

坚守“绿色银行”,建造金山银山。据绥江县林业局局长刘光华介绍,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开始实施后,绥江县结合2018年全县脱贫出列和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把退耕还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重点在贫困山区发展李子、桂圆、茶叶、方竹等经济作物。2018年,绥江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达到6万多亩,光是国家投入就近1亿元,将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绥江县在森林管护中以平安林区建设为平台,以林区防控体系为抓手,坚持打击与防治结合,目前已有230余名护林员巡山护林,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的同时,加强林区治安整治和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努力达到林区平安、林农满意,让绥江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0年来,在一届又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一个又一个林业人的奋斗中,在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坚守下,绥江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刘光华说。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绥江森林覆盖率不到50%。今年全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经过卫星遥感和实地核查,绥江的森林覆盖率已增到68.19%,绥江森林绿化率达74.12%,两项指标名列全市11县(市、区)榜首,全县活立木年总增长量可达178752立方米。绥江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生态旅游资源和“绿色银行”。(绥江宣传部、林业局供图)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绥江 绿水青山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