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烈士故乡的小康──绥江县人民银行挂钩绍廷村扶贫工作纪实

 2018-12-05 09:26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杨仕书

最近两年来,绥江县中城镇绍廷村村民反映,说有许多想不到:三角村片区支书周仕友没有想到,修建了多年的党员活动室,因为没有经费购置配套设施,一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县人行挂钩后,送来了书籍、桌椅。如今,许多党员自觉到活动室看书学习,还经常组织党员活动;17组的唐瑞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脚痛了很多年,四处求医问药不见效果,没想到挂钩单位的唐行长知道后,专程从几百公里外的巧家买来民间单方,才吃几天居然可以下地干活了;18组的蒋益富更没有想到,自己负债累累才搞起来的猕猴桃,由于缺乏管理技术,不是苗死就是卷叶,在挂钩人员的帮助下,猕猴桃苗不仅起死回生,枝繁叶茂,而且今年挂的果还卖了4万多元 ……

绥江县中城镇绍廷村是以革命烈士杨绍廷的名字命名的村。杨绍廷烈士生于1904年,牺牲前是白马村农会主席,因积极组织和参与剿匪,于1950年被土匪杀害。1951年9月被昭通地委批准为革命烈士。杨绍廷牺牲后,应当地群众的要求,他所在的白马村更名为绍廷村,是绥江县唯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行政村。

地势偏远,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思想观念陈旧,发展落后,导致这个只有4921人的小村至今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上。扶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为了彻底改善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2016年,绥江县委、政府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绥江县支行调整到绍廷村。接到新的扶贫任务后,支行及时召开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党组书记、行长唐兴才在动员会上说:“县委、政府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说明我们前期扶贫工作做得好,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肯定。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会后,支行及时组织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扶贫攻坚战斗队走进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从此,他们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辛勤的汗水演绎着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面对困难,党员在前

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支行进村的第一天便带领全体职工来到绥江县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绍廷烈士故居,听取杨绍廷烈士生前事迹和牺牲经过,参观了绥江解放斗争史展,党员还重温了入党誓词,接受革命再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用行动和效果来告慰英烈。

绥江县人民银行行长唐兴才在和绍廷村的群众座谈时,深情地说:“绍廷村是烈士杨绍廷的故乡,杨绍廷在剿匪中壮烈牺牲,他和其他革命烈士一样,用行动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今天,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正是对他们初心的传承和回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支行抽调了8人组成扶贫攻坚战斗队,专职负责扶贫工作,其中有7人是党员。党组书记、行长唐兴才亲自担任片区长。从他担任片区长来,成天忙忙碌碌。他的身影不是在县委政府深夜召开的脱贫攻坚紧急会议上,就是在远离县城十几公里的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从来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在外读书的女儿寒、暑假回家,他都没时间陪一天。为了能给爸爸说两句话,女儿在今年假期结束回校的头天晚上,一直等到晚上11点过才看见爸爸带着满身泥土回来,她还未说话泪水便溢满了眼眶。良久,她才说:“爸爸,早点休息,到学校后我给你打电话。”

点赞领头羊,更喜群英谱。支行职工、共产党员周一凡,主要负责精准扶贫信息录入。由于工作量大,她常常加班到深夜,而她家离支行有5公里路。她不会骑车,走路要一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在支行附近租了一套房,每年要支付9000元租金;共产党员、驻村队员罗时杰长期热晒雨淋、超负荷工作,经常咳嗽咯血,经医院检查,发现他肺部感染严重,医生让他最少住院治疗半个月,他只住了3天就匆忙出院了。在住院期间,他接到挂钩户电话68个,其中有42个电话是村民祝他早日康复的电话。他说:“群众关心我就是需要我,我哪有心思继续躺在医院里!”

支行除了专职扶贫工作队员外,还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增设扶贫帮困岗,鼓励无职党员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真心为民,亲情扶贫

在扶贫工作中,针对少数职工认为支行是上划单位,扶贫工作做做样子就行了的错误认识,唐兴才在脱贫攻坚会上说:“扶贫工作有两种选择:一是做样子、混日子;二是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但扶贫攻坚是国家的大战略,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没有两种选择,只有迎着困难上,不惧困难干!”

开始,工作队员进村入户,村民的第一反应是不信任。有一次,队员到贫困户吴某家走访,听说是来搞扶贫的,吴某便说:“我们签了不少字,按了不少手印,扶贫工作就是走走形式。”

大家得知,这种不信任缘于之前扶贫只是逢年过节向贫困户送点米、油和慰问金,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

群众不信任,主要是自身工作没做好。意识到这个问题,支行从“亲情扶贫”入手。行长唐兴才坚持带头进村入户,发现群众有病,或生活确实有困难,他除了拿钱解燃眉之急,还要买药送进去,并亲自指导他们如何服药;副行长周高贤为了一个辍学的孩子上学,反复跑了10多次,电话打了几十个,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职工李俊颖,只要他挂钩的群众来县城办事或就医,他都要为他们安排好食宿。支行的职工都是这样,只要村民有什么事情,队员都坚持第一时间赶到家中,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罗同志,这么大的雨都进来了!”“熊同志,已经下午了,你还没吃午饭,来来来,吃饱了肚子再工作”“小李,这是我自家腌的腊肉,你咋个都要尝点,年轻人太累了要补补身子。”……群众的嘘寒问暖,使工作队员士气倍增。

短短数月内,工作队员通过身体力行,感染改变着村干部和群众。村民们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不支持到支持。如今,这种单纯的挂钩关系变成了“亲情”关系,队员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已的事,村民有什么问题或困难都会主动找挂钩人员,家中有点好吃的都要留着,等队员入户才拿出来。有位孤寡老人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这些娃娃三天两头跑来家里,问我吃,问我穿,我再也不感到孤独了!”

工作务实,帮助“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会上,唐兴才强调:“我们是扶贫工作组,不是慰问团,我们的目的是让群众真正脱贫”。他要求大家把情况摸清楚,尤其要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找准了,才能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队员在入户调查中,尊重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说了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民群众最了解本村谁最贫困,最了解自己的贫困原因,最知道自己需要那方面的扶持和帮助,做到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广借民力。

针对绍廷村多数村民种有猕猴桃和方竹,只是因为管理不善和技术原因,导致效果不好。工作队员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并从外地请来专家“把脉会诊”,认为绍廷村的土壤和气候均适合猕猴桃生长。于是,他们结合实际决定以种植猕猴桃为主,利用扶贫资金扩大规模,同时邀请专家讲课,让村民掌握猕猴桃种植和管理技术。目前,支行挂钩片区的猕猴桃已从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500余亩,2018年先期挂果的收获了20吨左右,产生经济效益30余万元。由于红心猕猴桃不使用化肥农药,全部采用农家肥培育,不仅果大肉厚而且很甜,很受市场欢迎。猕猴桃成熟的季节,村民都要把工作队员拉进家里,拿出珍藏起来的、最好的猕猴桃给他们品尝。村民说:“你们是最有资格享受这美味的人!”

驻村工作队员熊勇,为了让村民更好的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他把自己家的大电视机送给了猕猴桃种植大户胡宗友,并购买了相关影像资料送给他,希望他多学习,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猕猴桃挂果期间,熊勇是最开心的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熊勇都要走进果园,望着硕果累累的猕猴桃,脑海中,一个新农村的剪影在一弯新月的勾勒下渐渐清晰起来。       


昭通新闻网文稿校对:白春菊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绥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