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金奖的背后——鲁甸县坚持不懈发展核桃产业纪实

 2018-11-13 10: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贤英

10月11日至15日,在“2018云南·昆明坚果博览会”上,鲁甸县林业局选送的鲁甸大麻1号获得“核桃果”金奖,鲁甸大麻2号获得“核桃仁”金奖。

记者得知消息后,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了鲁甸县,探寻、了解鲁甸核桃喜获金奖背后的故事。

得天独厚,蜚声中外

核桃与扁桃、榛子、腰果并称世界“四大干果”。它可以生吃、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除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自古就有“长寿果”的美誉。据《本草纲目》记载,核桃具有补气养血、健脑益智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还将核桃列为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

核桃喜欢在什么地方安家落户呢?读了云南省林科院研究员范志远等人的著作《鲁甸核桃种植资源》后,我才知道,核桃最适宜在海拔1100米至2100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方生长。鲁甸县刚好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核桃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一方核桃养一方人。我省是世界深纹核桃原生地,鲁甸核桃又以纹深壳薄、脂香浓郁、白嫩清脆的天赋品质驰名全国。据悉,鲁甸核桃先是供先民充饥、食用;明清年间,则用于食品加工和榨油。特别是鲁甸乌仁核桃,被称为药核桃,广泛用于治病救人。鲁甸核桃个大、皮薄、仁饱满,核桃仁 “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不仅能活血补血、缓解腰酸腿疼,还能治疗失眠、尿急、尿频、尿多等症状,是个全身都是宝的“好东西”。可以这样说,鲁甸核桃深受人们喜爱,一直陪伴着鲁甸人,从未让鲁甸人失望过。2011年9月,中国首届核桃节,鲁甸大麻1号核桃获得“金奖”;2013年7月,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鲁甸大麻1号和大麻2号被评为“中国核桃优良品种”;2013年12月,鲁甸县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2015年2月,鲁甸核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年,又喜获两金。鲁甸核桃在全国性和世界性展销会上供不应求,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川和日本、东南亚等地,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举全县之力打造优质核桃

鲁甸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饶绍松、副主任杨荣告诉记者,鲁甸大麻1号核桃树体高大,树势开张,果实每年9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8.2克。嫁接苖种植后4年至5年开始挂果,6年至9年亩产干果50至80公斤,10年后亩产150公斤以上,15年后亩产达250公斤以上。而大麻2号桃树则更高产,10年后亩产干果达200公斤以上,15年后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所以,山区老百姓有“种上一棵核桃树,家中就有摇钱树”“核桃是铁杆庄稼,核桃是木本粮食,核桃是长寿果,核桃是幸福树”“要致富,少生娃娃多栽核桃树”等谚语。记者在鲁甸采访期间,遇见来县林业局参加培训会的龙头山镇龙井村村民李仲刚,他说“种核桃树,钱来得快”。3年前他家种下了300棵大麻1号核桃树,再2年后他家的收入可望突破10万元。

鲁甸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洪旗说:“核桃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栽培历史有2000年以上。历届县委、政府都很重视核桃产业发展。进入新世纪,我们更要以‘鲁甸核桃冠全球‘的气概和长远目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提质增效,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现在,鲁甸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林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按照“基地化建设、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把核桃和花椒列为绿色可持续的优势扶贫产业,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任何一个产业,良种是关键。为了优化种植品种,县林业局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紧密合作,历经20多年的反复研究与区域性试种,最终成功培育出了鲁甸独有的大麻核桃、大白核桃、乌仁核桃、泡核桃、细香核桃等食药兼备的9个支柱品种。这些良种,都具有食味香纯、口感细腻、无涩味的特点,且高产稳产,再加上种植方式生态环保,至今坚持人工采摘去壳,无药物残留,成就了鲁甸核桃绿色天成、自然清新的纯净品质。

为了大面积种植核桃,从2012年起,鲁甸率先在全省聘用技术辅导员87名,月均工资500元,纳入财政预算。这些辅导员在核桃重点村组培训核桃嫁接、管理养护等技术,全面督导农户科学管理核桃。目前,全县共建立市级核桃科技示范园1000亩,县级1万亩,乡、村两级4万亩,以样板基地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大面积推广种植。

为集中散户闯市场,创建了“公司+党支部+基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协会+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如今,鲁甸已成为云南省滇东北地区的核桃产业大县。全县有9万户36万人种植核桃,种植面积85万亩,其中产前期65万亩,初产期5.4万亩,盛产期14.6万亩,产量达1.92万吨,产值5.76亿元。

为核桃产业插上科技之翼

“我们县的核桃产业并非单纯求规模、数量,而是把质量、效益放在更高位置,大力培育良种,进行试验示范、科学管护,为核桃产业插上了科技之翼。”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安学对记者说。

鲁甸位于滇东北冷凉地区,一般核桃品种适应能力差,成活率、结果率低。从1999年起,县林业局就邀请省林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指导单位,开展本地核桃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工作。

苗以种为先,种以质为先。要发展核桃,必须培育出适合鲁甸种植的优质种苗。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省林科院教授范志远、赵廷松,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石卓功等人,从核桃收购仓库中寻找优质核桃,追本溯源选出1万棵优良母树观测研究,并收集引进省内外358个核桃良种,建成了我省第一个县级核桃良种资源标本室和核桃良种资源收集库,通过无性繁殖、嫁接改良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鲁甸大麻1号、鲁甸大麻2号等9个核桃品种,并通过了省林木良种委员会的认定。这一创举,其他市、县绝无仅有。

从2007年起,鲁甸陆续建立核桃采穗圃1520亩、滇东北乌蒙核桃良种繁育基地400亩、优质核桃嫁接苗培育基地400亩。每年能提供良种穗条200万条,能培育优质核桃嫁接苗500万株以上,并因此被省林业厅评为核桃良种定点采穗基地和定点育苗基地。现在,这些采穗圃和优质核桃苗木除能满足本地需求外,还提供给周边地区。核桃嫁接技术现已成为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他们编印的《核桃丰产栽培技术》《鲁甸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手册》等,分析、对比了其他农作物与核桃的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帮助农民算细账,让农民形成“种植核桃就能发家致富,发展林产业就能奔小康”的共识。在管理上,坚持“一分种,九分管”,县林业局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核桃规范种植、定干整形、扩塘施肥、松土除草、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活动,每年要举办40期以上,集中培训3000人次以上,普及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文屏镇砚池山村长山寨13组。在自家核桃园里,种植能手袁荣能正在砍他家已种了10多年的云新核桃树,他要嫁接成大麻1号和大麻2号。他感慨地说:“科学技术就是人民币。以前总认为核桃树要等10多年才会开花结果,现在通过嫁接改良、高枝换头,大大缩短了核桃挂果周期,3至5年就能见到效益。我砍掉这个差品种,嫁接上好品种,就是为了多挣钱,过上好日子。”

要让“穷山”变“金山”

“鲁甸的核桃产业发展这样好,老局长朱宗能功不可没。”现任林业局局长晏银林介绍道。

记者打了多次电话才联系上朱宗能。下午3点多,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江底镇箐脚村,见到了他。

1996年,朱宗能接过了林业局长的重担,一干就是22年。今年4月,朱宗能退休了。说起当年的事,他说,从上任局长的那一天起,他就甩开膀子向荒山秃岭“开战“,要让“穷山”变“金山”。

“因为鲁甸人口多、资源少,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农民种烤烟的收入会越来越少,只有核桃和花椒才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他侃侃而谈。他的家乡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核桃树,每年至少结果8000个以上,年收入可达万元。这给了朱宗能很大的启示。

22年来,朱宗能带领他的团队,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生态治理、荒山绿化、振兴林产业等大业中。他们顶烈日、冒严寒,早出晚归,踏遍山山水水,走遍村村寨寨,指导农户对核桃、花椒进行规范种植、科学管护。他和农民一起挖坑种树,挥汗如雨。他患有糖尿病,却常常因为过度劳累,导致低血糖晕倒在工地上……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森林覆盖率从9.6%提高到32%,核桃、花椒种植面积从不足2万亩增加到110万亩。

“我这一生做过很多工作,教过书,当过村干部、文化站长、派出所所长、党委书记、纪委副书记,每到一处条件都很艰苦。我经常跟别人说,我就是消防员,哪里有火就到哪里去。”朱宗能执著地以为,一个人活在社会上,不论干哪行,都要给老百姓做点事,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良种苗远远不够,外面劣苗趁机混了进来,也有部分是外来优质种苗,但并不适应这里的土壤、气候。这样肯定不行,肯定要进行品种改良,否则老百姓会遭殃的。”前年得过脑梗塞的朱宗能讲到此处,情绪仍然激动。

“光是找大麻1号核桃母树的户主,我们就找了好几个月。为了培育大麻1号,我亲自到李石文家跑了四五年,公事私办套近乎,不厌其烦谈交情,只为能拿到种苗。”朱宗能讲道。

“鲁甸核桃和花椒‘两棵树’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就两点: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和对科技的高度重视。”省林科院研究员范志远博士说。从1995年来到云南至今,范志远每年都会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待在鲁甸。“因为这里真正重视林业科技,因为被老局长真抓实干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是啊,核桃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大事业。鲁甸核桃获得金奖,离不开以范志远为首的专家团队的心血和智慧,离不开历届县委、政府领导持之以恒的重视和发展,离不开像朱宗能一样的人和他的团队22年的拼搏、付出和汗水……

站在县城边的西门丫口,登上卧龙山,举目四望,东风劲吹,重重叠叠的树林翻起波涛滚滚。每一个饱满的核桃,每一棵摇曳的苗木,每一片丰茂的果林,都承载着山区儿女的脱贫之梦。我想,85万亩核桃一定会富饶鲁甸大地。这项生态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必将在鲁甸人的小康路上大放异彩,普惠万民!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