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茨院:“云粳38”水稻促农增收 让村民尝到致富甜头

 2018-10-31 15:51  来源:铁朝勋、李熙临

霜降过后,虽时值秋末,但正午的阳光依旧是未散尽的秋老虎。昭通市鲁甸县茨院回族乡沿闸村13组,村民王从琼借着仍有几分炙热的阳光,挥动着铁铲,在院坝的水泥地上翻晒刚脱离稻杆的稻谷。

稻谷呈金黄色,颗粒丰满,弥漫着一股香醇的气息。看到沿闸村副支书唐朝国经过,王从琼停止活计,询问起稻谷的市场价。

“四块五。”唐朝国说。

王从琼没有听错,她晾晒的稻谷碾成米后的确值这个价。也就是说,今年,王从琼家这两亩稻谷可以卖出9000元。

这种稻谷的品种为云粳38水稻,软香型,口感好,香味浓,市场供不应求。

五年前,茨院乡农技站职工庄清恒从鲁甸县农技推广中心引进云粳38种植。当时,该品种因为独具特色的味道吸引许多人慕名而来。由于是试种,种植面积少,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更多的人只能空手而归。

第二年,家住沿闸村的庄清恒在自己种植的同时,引导村民们改变传统水稻的品种种植,走云粳38的种植道路。根据自己的种植收入,庄清恒也算了一笔账。

云粳38水稻对气温要求不严,稳产,抗病、抗倒伏等极强,它的口感又糯又有香味,深受人们喜爱。一般稻谷与云粳38亩产不相上下,价格却悬殊一倍多。一亩普通稻谷收入不到2000元,一亩云粳38收入4000多元。

在庄清恒的带动下,沿闸村13组村民种植云粳38水稻逐年增多,今年共种植210亩。

目前正是云粳38稻谷收割的时节,走进田间,村民们正甩开膀子挥洒着勤劳的汗水。46岁的村民赵庆莲脚穿长筒水靴,从水田里收集头天捆扎的稻谷,然后用绳索捆成两垛,用肩担到晾晒的场地。

而李和文在云粳38水稻的种植中已经尝到甜头。2017年,李和文种植了两亩云粳38,卖得9000多元。今年他种植三亩,除去自留部分估计能收入一万多元。

为把云粳38水稻发展成一项促农增收的产业,引领更多农民种植,近年来,沿闸村免费为农户提供云粳38籽种,并于今年6月成立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为农户的云粳38稻谷进行加工,按每斤4.5元收购。“现在云粳38大米市场价已卖到五元,可能农户不会卖给合作社了。”唐朝国说,合作社的目的是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无论他们最终将稻谷卖给谁,只要能卖个好价钱,大家都高兴。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财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