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怎么学会“讲故事”

 2018-10-11 10:48  来源:新闻与写作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采访与写作”主讲教授




1.新闻故事化的一个基本要则是新闻中要有人;

2.故事中人物不要太多,最好能有一个主人公;

3.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是那种故事中的人物努力与其他人、事业、目标、大自然等建立联系的故事;

4.描写人物最好的方式是运用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

5.在文中使用轶事,可以让读者读到一半最疲劳的时候轻松一下。


——李希光

上面这五点,就是我认为的记者“讲故事”技巧。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01

   

记者为什么要会讲故事

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的新闻?一些新闻事件自然而然就需要你去讲述一个故事,例如偏远山村的孩子渴望求学、一名乡村教师成为劳动模范,等等。这些事件本身时效性低,必须用软性新闻报道。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讲述,新闻的价值可以得到体现,重要性也能够被受众认识。另一些新闻事件,如某地发生地震、某个重要活动开幕、某项重大科学发现这类严肃、重要事件等,即事件还是“生米”时,也就是还没有人报道时,用硬性新闻的模式报道,做“白饭”。但如果已经有人对它进行了报道,你就需要把“白饭”变成“蛋炒饭”,把新闻事件“故事化”,这样你的报道才不会重复已有的信息,才能有自己的新意,才能吸引读者去阅读你的作品。

  新闻故事化绝不意味着记者可以去编造故事,报道必须全部基于事实。新闻的故事化也不是让记者抒发个人感情。叙事性报道需要记者细致观察、采访,然后在报道中重构记者观察和采访到的鲜活和具体的场面。

  真正有水平的记者可以把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很好看,而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的故事才是社会真正的缩影。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叙事报道要坚持报道社会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敏锐地追踪时代的发展趋势。作为记者,你会有机会撰写“重大新闻”,但如果你能够发现并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报道当今媒体很少报道的故事,你会赢得人民的尊敬。

  用讲故事的方法报道正面新闻,动人的故事更能让受众自愿地接受媒体影响。这也是记者为何更要学会如何讲故事。会讲故事的记者能够深入读者的灵魂,打开读者的心灵之窗,用人性的观点和一套娴熟、敏捷和精确的手法采写作品,并把新闻写作当作艺术,用艺术家那种苦心孤诣的精神,钻研写作艺术,勇于探索,尽善尽美,不留遗憾。

   

02

   

新闻故事化的要素

1.高情感场景

一旦开始故事化新闻的写作,你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围绕时事性的话题写,那可能是一种非线性的故事;如果是围绕这个人的故事写,那更多的是一种线性的、按时间顺序发展的故事。在讲故事新闻学里,人物高于主题。新闻故事是通过人的故事传递信息。如果人物故事构思的巧妙,可以在叙述中转换话题,而读者很可能毫无知觉地被故事中人物牵着鼻子走。此外,高情感的场景描写,而不是低情感的事实堆砌,是一篇激动人心的新闻故事所必需的。

  高情感故事是指那些能激发人极度情绪化反映的故事或人物。例如,一个名叫阿里的伊拉克少年,全家7口人,除了他之外,全被美军炸死了,而他自己的双臂也被炸飞了。他成了无臂少年,痛苦孤独地躺在病床上。读者在读这类报道的时候,无需你做任何铺垫,无需加任何背景或语境,仅仅需要把事实简单明快地叙述出来,就能让读者激动起来,把读者牢牢地掌握在你的手心里,读者会听从你随意把他们对事件的理解放在任何语境中。

2.感性化细节

叙事报道采访中,注意寻找感性化的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细节,让读者在你的叙述中有一种感官的刺激或经历。在语言上,用干净的词句,即明白无误的语言,使用有动感的动词、视觉化的副词和形容词,多多使用趣闻轶事。

  日常的新闻报道,包括高情感新闻需要的是抢时间,争时效。而普通人物故事或通讯更多地需要的是与被采访者磨时间,把他(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地捉摸透,慢慢道来。

在与被采访者在一块的时候,不可放弃他(她)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言语。与被采访者在一块的时间越久,交谈得越多,对他(她)观察得越细,越能获得各种细节。对所获得的各种细节、直接引语,要特别挑剔,只选择那些真正能让读者兴奋的趣闻轶事,新鲜的细节、惊人的直接引语。但是,有的细节可能也很有意思,但是,如果偏离了主题,应该毫不吝啬地舍弃。

  3.聚焦人物

新闻故事化的一个基本要则是新闻中要有人。人们往往会对其他人的故事更感兴趣,当事件本身的新鲜感减退后,在这些事件中的人物就会为新闻带来新意。新闻报道中有人(事件个人化),文章能更加聚焦、更有人情味,也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事件对人的影响,也就是事件本身到底有什么意义。

  故事中人物不要太多,最好能有一个主人公。“群生像”是最难把握的讲故事技巧,人物多了令读者眼花缭乱,名字都记不过来。特别是一般新闻报道篇幅都不会太长,记者不可能把许多人的故事都说清楚。因此,最好只突出一个人,让他(她)的故事说明问题。记者也可以让许多人出场说话,引用他们的话支持记者的主题,但在故事中,人物越少焦点就越突出。

  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是那种故事中的人物努力与其他人、事业、目标、大自然等建立联系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寻求某种联系,无论它是事业、爱情、友谊、正义、大自然、还是其他。而这种寻求联系的渴望和情感是最人性的、也最能引起共鸣。只有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情感,读者才能有情感。记者在采访中,尽量找出故事中的主人公渴望建立的那座桥梁,发现他(她)为什么渴望建立这座桥梁,探索他(她)是如何尝试建立这座桥梁。每个人对自己的个人经历都有一种感情上的反应,引起感情激烈反应的那段经历可能就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好故事。如果你能在报道中体现出故事主人公尝试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努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么你就可以做到让读者对普通人的故事产生好奇心和共鸣,用新颖的叙述角度和叙述形式讲故事。

   

03

   

新闻故事化的技巧


1.注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有时候,你会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细节。但单纯凭借外貌描写,会让故事停顿。描写人物外貌时,要选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特别是一些著名人物,更需要新鲜的细节。无谓的外貌描写,只能给文章徒增字数。特别是现在新闻报道常会配有图片,读者看图就知道人物的长相,因此记者更要挖掘图片上无法显示的细节。避免带有偏见、歧视的外貌描写。新闻教育家卡罗·里奇说:“当你决定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或其他带有偏见的写作。

  描写人物最好的方式是运用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这可以避免纯粹的外貌描写带来的静止感,让新闻报道更加故事化。好记者会让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讲故事,让人物说话,用行动动词让他们动起来,让读者听到他们、看到他们活动,让故事产生镜头感。记者不可以自作主张地评论人物的性格,猜测人物心里想什么,但却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揭示这一切。

  2.使用轶事

在新闻的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利用过去发生的某件轶事,来讲述现在的事件。使用轶事,选择那些能让读者产生悬念的故事。例如,在导语中使用轶事:

  时间:1492年11月2日;

  地点:靠近美洲沿岸的光涌的海面;

  场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在狂风中站在他的旗舰“桑塔·玛丽亚”号的甲板上。

  “很肯定,这就是大陆,我现在已面临刺桐和京师了”,哥伦布在当天的《航海日记》中写道。

  刺桐就是今天福建省的泉州,在中世纪时代,这座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

  当世界各国正在为明年隆重纪念这位热那亚的水手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500周年展开各种活动时,中国学者对哥伦布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导语中使用轶事,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和方向,因此一定要选择最有代表性、最精彩或最能引起读者好奇的故事。在文中使用轶事,可以让读者读到一半最疲劳的时候轻松一下。记者通过使用轶事,来解释、举例,或者深入主题。

  3.清新鲜活

记者写作时需要有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叙事风格。故事现场的描写是叙事新闻作品中最有挑战性的环节。优秀的现场描写读起来应该是鲜活的、清新的,有声有色,令人耳目一新。现场描写包括:自然景物、光线、气候、温度、空气、气味、对话。

  4.细心观察

记者作为观察者,只要处处用眼、用耳、用鼻、用手、用心采访观察,就能获得真实的细节和精彩的直接引语。记者通过事实的选择,通过尽量客观的描述,读者自然会在记者提供的事实和细节中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5.用第三人称叙事,用第一人称讲故事

因为读者需要了解的是被采访人的观点,而不是记者要说的话,新闻写作的客观性要求记者用第三人称写作,以防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写进稿件中。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作,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记者的感觉或记者的观察,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文笔娴熟、观察力细腻敏锐的老辣记者,用第一人称写通讯,不仅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而且使作品读起来会有一种个性的东西在里面,从而可以加深作品的深度,给读者提供独特的视角。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中,记者与读者有一种契约:任何故事都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读者看到的是记者用故事化手法认真、诚实再现出来的现实。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天下 杂谈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