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发前:脱贫路上不怕苦

 2018-09-19 10: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狄廷秀  文/图

今年49岁的谢发前,是水富县两碗镇石燕村跳灯村民小组的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谢发前勇于探索,大胆种植中药材白芨,为走上脱贫致富路点燃了希望和梦想,也为周边村民树立了榜样。

谢发前家5口人,有3个儿子,前几年因外出务工挣了钱把老房拆了修建了二层楼的楼房。原本这个家不算贫困,但在2014年,谢发前不幸患了骨瘤,老婆也患上了肺结核病,治病欠下数万元债务。2015年初,经各级审定,谢发前被列为因病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5月底,水富县在两碗镇石燕村跳蹬村民小组组织开展中药材白芨栽种技术培训,当天的培训课在谢发前家院坝以及种植基地进行,笔者前往采访。只见他家院坝四周都种满了名贵中药材白芨。他热情地向前来参加学习的村民介绍他种植白芨的情况,现场演示规范栽种技术要领。

谈到与白芨结缘,谢发前说这还得从自己患病说起。

2014年,谢发前在广东打工时经常头晕头痛,经医生诊断确定头部患骨瘤疾病。考虑到治疗费用问题,他转到昆明进行治疗。期间,医生给他说他头部的骨瘤不适合做手术,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建议他平时用中药材白芨泡水喝,看看疗效。

听了医生的话,谢发前随后打电话咨询家乡人,得知自己的老家恰好就种植这种中药材,他及时返回到老家。为节省家庭开支,谢发前回家后就到山上寻找野生白芨块茎供自己药用。一个月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

谢发前说,白芨在当地是一种野生植物,喜欢在阴凉、潮湿的地方生长,一些村民知道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常年进山采挖,然后高价售出。当地村民税再银也说,他最多的时候一天找到的白芨卖了6600元,那个高兴劲,至今难忘。

有如此良好的疗效,而且这种中药材市场价格不菲,家乡的气候、土壤也适合,一定要把这种中药材种植发展起来。如果把野生白芨采挖回来做种子,迁到自家承包地里种植,发展起来收入也可观呀,谢发前萌生了种植白芨中药材的想法。在随后的日子里,谢发前便自己上山采挖野生白芨块茎作种子,还发动其它群众帮忙寻找,并以每斤50元的价格收购。

在了解到白芨的一些生长特点后,谢发前精挑细选种子和栽种地块。在适合的地块上种植,观察白芨的生长习性,为了给白芨遮阳,他还在一些地块套种了桂花树、茶梅、紫荆花等花卉植物。同时,在相关部门政策和技术的扶持下,他采用林下、露地、棚内等不同环境下种植白芨,不断摸索实践经验。

由于他的细心管理和辛苦付出,慢慢地,白芨越种越多。他对白芨的痴迷也使得他由原来的门外行逐渐变成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只要有人向他请教,他都知无不言。

谢发前表示,他不仅自己要把白芨种好,而且要引领周围贫困群众种植白芨走共同增收致富之路。目前,经常有本村及邻近村的群众到基地参观,想跟他学习种植白芨,也有外地群众打电话咨询,要求他介绍种植技术和经验。为此,他建立了种子和块茎繁育的苗圃,为需要种植的农户提供种苗,经常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毫不保留地传授种植秘籍。在他的引导下,仅跳灯、万龙村民小组就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白芨3亩多,预计这几户农户三年后将增收30多万元。谢发前说,白芨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2017年,他带头和几名种植大户一起成立了水富敦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纳周边村民入社共同发展。他和几个大户负责做好种植技术服务,采购、销售、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更好地服务村民。今年,他的基地已卖出白芨苗1万多株,以每株2.5元的价格售出。

“现在我已经搞了几个大棚育苗,我要扩大规模种植,把白芨大面积推广,让当地老百姓都通过种植白芨共同发家致富。”谢发前满怀信心地对笔者说。

想要脱贫致富没那么简单,脱贫致富的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谢发前也不例外,在种植过程中也面临了育苗抗旱能力差、土壤干潮不均、天气变化无常等带来的不利因素。有时候辛辛苦苦种植了半年甚至一年多的白芨在遇到灾害性气候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谢发前说:“大不了就从头再来。”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谢发前不怕吃苦,他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脚踏实地在偏远的山林上建起了给整个家庭以及周边村民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希望,苦尽甘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康梦”将成为现实。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水富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