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茨院和谐社区:新居镶嵌山水间

 2018-06-19 14: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老铁

短短几年时间,鲁甸县茨院回族乡和谐社区的变化令人惊叹。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瓦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水泥砖房,同步改变的还有村民们的居住环境,那些曾经让村民作呕的粪堆土渣,塞满沟壑的垃圾,已难觅影踪。如今,全村的任何一个村落,道路已变得整洁干净,雪白的墙壁上落有诗画,映衬在绿荫下美不胜收;村民的客厅卧室里,庭院中,摆放着的各类盆景花卉,俨然成了一道风景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劳作之余,村民们一边享受生活的乐趣,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夏天里悠然自得。

近日,笔者走进和谐社区,与村民一道感受现在的生活,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县乡驻社区扶贫队员和社区“三委”的辛勤努力与艰辛付出。

“没有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我没想过自己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74岁的贫困户郭玉华老人是和谐社区4组村民,说起现在居住的新砖房,老人流露感激的表情。五年前,郭玉华的老伴去世,之后她与儿子王天磊一同生活。据老人回忆,一直以来她家居住的房屋是一间已住了几十年的土瓦房,墙壁到处是缝隙,瓦是破裂的,下雨刮风的时候,风雨经常会飘落屋里,全家人苦不堪言。后来她家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建起了120余平方米的水泥砖房,并在去年6月搬进新居,彻底告别了风雨渗透的日子。如今,老人在家看管照顾孙子,过着舒心的日子。与郭玉华一样,47岁的王天柏也属贫困户,也是去年6月搬入新居的。王天柏之前居住的房屋同样是破旧的有20余年的土瓦房。2009年,不幸降临王天柏,他因患出血性淋组织癌,右腿被高位截肢。一段时间里,王天柏一度陷入悲痛绝望中。社区“三委”和驻社区扶贫队员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帮助他家建起了新砖房,并引导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使他学会了补鞋的技能。现在每逢茨院赶集天,王天柏就摆摊补鞋修鞋,平时就在家喂养牲口。他还喜欢盆景,闲暇时候,他自己种植各种花草。现在,他栽培的兰花、映山红、牡丹花、樱桃树等正茁壮成长。

据和谐社区支部书记王天波介绍,2014年至2016年,和谐社区共有贫困户158户。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驻社区扶贫队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下,截止2017年年底,已有143户贫困户建起新房并搬入新居,剩余15户在今年将全部完成新房建设并入住,并力争脱贫出列。目前,和谐社区属于危房改造的75户已全部完成;32户农危改全部完工。在工作中,社区“三委”和驻社区扶贫队员无数次地不辞劳苦深入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建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有力地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度。为增加村民收入,和谐社区党总支还对一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部分村民实现就近务工或外出务工;对一些家庭进行产业扶持,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群众的居住条件改变了,如何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对环境卫生的认识。驻社区第一书记温州与社区“三委”和驻社区扶贫队员一道进村入户,讲解环境卫生的清洁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召集村民一起商议整治环境卫生的方案和步骤。通过一系列工作,在社区党员和扶贫队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自觉行动起来,义务清扫渣土,清理沟渠,铲粪堆,捡垃圾------一个个优美的村落逐渐浮现出来。

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的常态化,从思想上提高村民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和谐社区取缔了全村的露天厕所,禁止露天堆放任何垃圾,并帮助农户建起化粪池。目前,有80%的农户建起了化粪池。同时,和谐社区对12个党支部进行分工负责,每个支部负责一个村民小组的环境卫生,再由党员挂户,监督村民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并组织村民每周对全村道路、沟渠等卫生进行1到2次大扫除和清理。对垃圾的处理,和谐社区现投放有8个垃圾桶,一辆垃圾车,保证了全村环境的洁净。

从土坯房到砖房,从贫穷到脱贫,从脏乱差的环境到洁净的村容,坐落于山水间的和谐社区一步一步走来,也将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民生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