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应先扶志

 2018-05-18 16: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苏文辉

近年来,“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移民搬迁式扶贫”等举措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从全国上下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各地签订军令状,制定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项针对贫困户的务实措施目不暇接,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大批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但仍有不少的贫困群众不思进取, 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动力和信心。故精准扶贫,应先扶志。

戴上“贫困帽”,“实惠”确实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群众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所以依赖性越发严重, 政府越扶贫反而导致部分群众越想保贫。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村,这一种苗头正在蔓延,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村里访贫问苦是否来到自家, 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这些人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穷则思变,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

因此,扶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时脱贫,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而再度返贫。外界的扶助, 如政策、亲友的扶助,有时或许是一种幸福和动力,但更多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部分困难群众在各种帮助和扶持中渐渐产生了依赖思想,他们更关注的不是借助外力更快脱贫,而是精准扶贫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现金,几桶清油和几袋大米。故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是要为贫困户“洗脑”,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定式是让贫困户脱贫的关键。但这也不是一两场报告会、动员会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更深入细致地面对面去开展工作,去感化他们,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去影响和转变。

通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通过感化、灌输、引领和示范教育引导困难群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明白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摒弃“等、靠、要”思想,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树立信心、鼓足志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摘掉贫困的“帽子”。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扶贫帮困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财物等有形的东西,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如果不从内向外进行扶贫,即使他们一时脱贫,以后还会再返贫困。实际上,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只要脱贫的心不死,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肯定会有。只有树立起贫困户的志气,更新其观念,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理论 
捐赠信息